东海瀛洲 | 长江门户

二月二,我们崇明只吃撑腰糕,没有龙抬头!

又到二月二,一个崇明人和江南一带老百姓吃撑腰糕的日子。

关于江南和长江口地区的这一民俗,流传有许多的民谚,什么“吃了撑腰糕,力气大来揹了犁头对直跑”,什么“吃了撑腰糕,凶凶健健毛病少”(这里的凶健是崇明方言,字身体健康),什么“二月二吃仔撑腰糕,平平安安花地好”等等。

以前,农民一年到头在田地里劳作,尤其是岛上的老百姓,新春期间除了有几天欢愉的日子外,就早已开始辛勤的劳作。他们清理自己的宅沟;他们疏浚共用的泯沟;他们培筑御潮的大堤。身体累的不行,认为吃了这撑腰糕,既能恢复忙累坏的身体,又在接下来的春耕大忙和黄梅季节中干农活时腰杆不酸痛,所以叫撑腰糕。古代有诗人这样写道:“片切年糕作短条,碧油煎出嫩黄娇。年年撑得风难摆,怪道吴娘少细腰。”确实,崇明人家吃撑腰糕,一般都把糕丝(崇明把切成细长条的糕称之为糕丝)放在热油中煎熯,再加上葱花和少许食盐,吃起来十分上口,甜中带咸,既糯又不黏牙。比较贫困的人家,也把糕丝烀软了再吃。

关于龙抬头的习俗,尽管在北方十分流行,但是在江南和长江口地区根本就没有此说法。惊蛰开始,长江口进入多雨的天气。往往这绵绵的春雨害的农家十分担心。有民谚说“龙头一抬,潮汛就来”“龙尾一动,要出官宫(崇明方言中指大堤决口)”。

二月初的拜年潮和二月八夯(崇明方言称天气转坏为作夯或转夯)害得当年的崇明农家困苦不堪。他们总结出来“来仔拜年潮,凹(不要)睏太平觉”“二月初八天作夯,麦田里面好摸蚌”“尺麦怕寸水”“二月一到早动手,家家捞淋沟(田间的排水沟)”等多条谚语。可见,年年的二月期间,崇明岛上的百姓多么盼望有大晴天,以便“二三月里沟底白(连续天好之意),青草晒来变成麦”。

现在,有人竟然违背当地的民俗,在崇明搞什么龙抬头,还称是为民祈福,真是蒲鞋穿在袜里——岂有此理。对于这样不敬畏当地优秀传统民俗的行为,我们应该坚决予以抵制;对于某些忘记家乡民间百姓之情而为此热衷捧场的人,我们应该为他们感到悲哀。

二月二,我们崇明人吃撑腰糕;二月二,我们崇明岛没有龙抬头!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