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瀛洲 | 长江门户

今年长江里的美味刀鱼是吃不上咯!

今年长江刀鱼吃不上了?是的!

今日一别,为的是未来更好地再见。

019年初春的雨水特别多,3月1日却是个难得的好天气。这对于曹杰来说是一个寻常的巡航值班日,却又不寻常。往年的3月1日是春季禁捕的开始,同时也是“江刀”开捕的日子,江面上本该是船来船往十分忙碌的样子,但今年站在渔政船的甲板上放眼望去,开阔的江面上未能找到一艘捕鱼的船只。2019年3月1日,未来或许也将被写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大事记。2019年3月1日长江春季禁捕,长江禁渔线内无捕捞长江刀鱼的船只。

2019年3月1日长江春季禁捕,长江禁渔线内无捕捞长江刀鱼的船只。

那么捕鱼的船只没有了,是不是也意味着今年鲜美的“江刀”是吃不上了呢?中队长曹杰给了我们非常明确的答复——“是的,今年长江全面禁捕,市面上不会再出现正宗的长江刀鱼了”。说起“江刀”,长江沿岸的百姓对它都有着一份“舌尖上的回忆”。

长江刀鱼、鲥鱼、河豚并称长江三鲜,“江刀”又被称为“春季第一鲜”,长江沿岸的食客们对鲜美的“江刀”历来也是情有独钟,但这些年“江刀”慢慢从寻常人家的家常菜“摇身一变”成了酒店餐馆里的奢侈菜品,在这背后是“江刀”产量骤减的残酷现实。1973年长江刀鱼产量约为3750吨,2003年已不足百吨,近几年专业渔民的日平均捕捞量在3-5斤左右,“江刀”已形不成规模产量。“江刀”的落寞也并非个例,白鱀豚、白鲟等珍稀动物已多年未见踪迹,鲥鱼这道江鲜也只留存在老一辈的记忆里,长江水生生态资源、水域生态功能向我们拉响了警报。

大江奔流,昼夜不息。长江干流在绵延6200多公里后,来到我们的家乡崇明,再汇入东海。作为长江入海的关键一站,近年来包括崇明渔政在内的各相关部门,把守护长江水生物种、生态功能、优质水源摆在突出位置,以积极的行动、有力的举措为母亲河长江护航。

长江的生态好不好,由谁说了算?答案自然是长江里的水生物种。近几年的保护修复工作让时常巡航江面的曹杰邂逅了已多年不见的“水中大熊猫”——长江江豚。曹杰告诉我们,那天他们在大东船务的外侧水域进行日常巡航,透过渔政船的挡风玻璃,他们依稀看见几个灰黑色影子在江面跃动,船上的老水手激动地告诉他们,这就是已经10多年未见的“海江猪”。他也十分自信地说日后定还有再见的时候,他们现在又多了一个目标就是未来日常巡航能与江豚为伴。

目前长江全流域共有长江江豚1010头,种群数量甚至低于野生大熊猫。2019年年初,阔别长江10多年的江豚又多次在崇明所辖的东风西沙水库外围水域露脸。长江江豚的再次回归也透露出长江入海口江域的生态功能正在逐步修复,我们也期待着长江刀鱼有一天也能再次恢复多年前的规模鱼汛。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作为长江沿岸的百姓,我们对江刀、江豚充满了喜爱,对母亲河长江更是充满了感情。今年江刀禁捕了,我们要暂别这份美味了,但今日一别为的是未来更好地再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希望通过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母亲河长江能够永葆生机和活力。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